|    |  English  |    
大澳生态大澳美食资料查询
大澳生态
大澳水乡

大澳位处珠江口东南面,与澳门、珠海遥遥相对,风景秀丽,是香港昔日着名的四大渔区之一。大澳一河两岸,纵横交错的棚屋是渔民的居所,亦是当地一大特色。河、涌有秩序地穿插于一排排古老的棚屋建筑群,落日斜晖之际,更烘托出「东方威尼斯」的独特迷人景色,令人流连忘返。

早于汉代时已有土着定居于大澳,千百年来当地人口大多数为渔民,部分亦从事通商和制盐工作,战前全盛时期人口近三万,大小渔船五百多艘。至今渔业虽然式微,游客仍可透过虾酱、海产、土特产、避风港,体验到当地浓厚的渔村气息。

大澳市集是深受游人喜爱的旅游点,内有各式店铺及食肆,售卖当地特产,如大澳咸鱼、虾膏、茶果及山水豆腐花。

关帝古庙

这座建于明孝宗弘治年间(1488-1505)的古庙,是大澳现存历史最悠久的庙宇,庙脊上饰有清光绪年间制的精美陶瓷人物,是享誉盛名的石湾名家制作,极富岭南特色。庙内石碑记载,由当地大鹏水师提督及地方人士筹建,曾四次重修。供奉英勇善战、以忠义见称的三国名将关云长。

将军石

将军石位于大澳虎山西南山麓,临近海边,为一块高十多公尺的岩石。其石状如一位披甲将军倚山而坐,远望天际,维妙维肖。

当地有摩托船出租,让游客近距离观赏将军石及河涌一带景色。

杨侯古庙

杨侯古庙历史悠久,庙宇内存放古钟一座,铸于清朝康熙38年(1699年),可知古庙已有超过三百年历史。庙内供奉的是宋末名将兼国舅杨亮节,他曾力抗元兵追击,保护宋帝南渡大屿山,村民为表彰其功绩,因而为他建庙于大澳宝珠潭上。

宝珠潭处大澳北面,风光旖旎,潭上有一树木茂盛的小岛,岛呈半圆型,宛如明珠,故名。相传由于这粒明珠位于狮山与虎山水口之处,成为狮虎争珠之局,风水家认为要在宝珠上建侯王庙,才可避免狮虎争珠而伤及乡民,大澳自建此庙后,民风纯樸,村镇和睦,成为香港一个特具魅力的旅游点。

屿北界碑

1898年(清光绪24年),中、英签订《拓展香港界址专条》,英国接管新界,并于1902年分别在屿北的大澳及屿南的九岭涌上立碑石以定明分界。屿北界碑位于大澳宝珠潭对面的小山上,碑上刻有中、英文,纪录了当时分界的经度为113度52分。界碑虽经风雨侵蚀,惟碑文仍清晰可见,对研究近代史和香港回归历程什具价值。

红树林带

在大澳近岸的海涌及盐田一带上都长满茂密的红树林。

红树林拥有重要生态价值,它处食物链的基层,提供一个庇护栖息环境予其他细小生物如蛤、螺、虾、蟹及弹涂鱼等,而这些生物又正是大鱼,雀鸟的食粮。因此一个红树林足以支撑着一大群生物的繁衍生长。此外由于红树林成群地在海边沿岸生长,能抵受潮汐涨退时的海浪冲刷,保护海岸周边的岩层水土,不致轻易地大量流失。

盐田遗址

大澳的制盐业可追溯至宋代,在过去的几百年间,一直为当地主要经济产业。二十世纪20至40年代为全盛时期,当时盐工达300多人,年产量千多吨。直至上世纪70年代,随着社会经济转型,大澳盐业式微荒废。尽管如此,游人今天仍可流连于石礐、湿地、浅滩之间,追忆往日渔村盐田旧貌,欣赏大澳落日馀晖。

寺庙林立 ‧ 各具特色

大澳寺庙林立,除上述宝莲寺、关帝庙及杨侯庙外,尚有大澳北的洪圣庙和天后庙、横坑村的华光古庙、龙岩寺、新村的天后庙及吉庆后街的创龙社。当中新村天后庙始建于清顺治年间(1644-1661),历史悠久。另如洪圣庙的铜钟及壁画、创龙社旁的石狗等,皆各具特色,游览其中,将对当地传统文化有更深入的体会。